
编辑:防季节性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防季节性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一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秋、冬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等。为了确保学生的卫生安全,我校除了做好学生的卫生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内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大家能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易于在学校等聚集人群中流行传播,排菌者为其重要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有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请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体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经常开窗通风,曝晒被褥、衣物。
3、及早诊断。如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当怀疑得了结核病,可以到结核病定点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4、规范治疗。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要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二、腹泻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2、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注意事项:
1、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2、发现孩子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隔离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注意交叉感染。
三、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2、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多见于儿童,经飞沫或接触传染。表现为皮肤黏膜相继出现和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措施:
1、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公共场所注意佩戴口罩。
2、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3、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即可有效预防。
五、家校配合
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在家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孩子有发烧或呕吐等不适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为了杜绝传染病在校内传播和蔓延就诊时让医生开诊断证明。
请及时将诊断结果告知学生所在班级班主任老师,如果诊断为传染病病情请在第一时间如实将诊断结果告知老师,不要瞒报、谎报,以免使传染病毒蔓延,影响其他学生的身体健康。
xxx
20xx年xx月xx日
防季节性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篇二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秋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是形成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秋冬季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青少年儿童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在此,xx小学特为大家推荐以下传染病预防相关知识,请各位家长及时保存收藏。
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的症状、传播途径: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流行传播的机率很高。
症状: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症状:流行性腮腺炎前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愈后良好。
传染源:腮腺炎病人
传播途径: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等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症状:感染水痘以后首先出现的是畏寒、发热(一般为低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可以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一般持续1—2天就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先是红色斑丘疹,然后1—2天后迅速形成水疱疹,疱疹经过1—2天以后从中间开始凹陷结痂,1周左右皮痂愈合、脱落,一般不留瘢痕。
传染源:通过空气飞沫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感染。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4、肺结核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犯肺、肠道、肾、骨关节等全身各器官。肺是结核杆菌最易侵犯的器官,肺部结核称为肺结核病。
症状:发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也就是痰菌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空气飞沫中会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被正常人群吸入,导致正常人感染。
5、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症状:手足口病的症状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
传染源:患儿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6、诺 ……此处隐藏13199个字……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三、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目前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没有特效药,以补剂及对症治疗为主,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它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愈后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
传播途径:
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如学校、餐馆、医院等地。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在秋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主要症状:
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至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至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
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
传播途径:
水痘患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自发病前1至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接触患者12至21天发病。
预防建议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接种水痘疫苗。
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结痂脱落了,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五、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主要症状:
细菌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有眼红,可以看到眼球表面充血发红,看到清晰的血丝,还可能会有异物感、烧灼感、痒、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传播途径:
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
预防建议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用脏手揉眼睛。
在流行期,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
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
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预防建议
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奶瓶、餐饮具使用前要消毒;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七、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到15岁,四季均有流行。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
传播途径: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
预防建议
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原则:
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
3岁及以上托幼机构儿所有小学、初中在校学生。
疫苗种类:
三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三价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
接种时间:
在流感流行期到来前对受种者完成免疫接种;未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的对象,可于流行期正常接种。与新冠疫苗的接种间隔应为14天(除国家另行规定)。
接种禁忌症:
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及流感疫苗说明书上提及的其他特殊情况者。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家长朋友们,立秋过后,气温将持续走低,从病毒喜冷怕热的特性看,传播风险会加大。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预防的关键是形成文明习惯,为了孩子和家人身体健康,希望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xxx
20xx年xx月xx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防季节性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精品多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