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大学体育论文(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学生体育论文 篇一论文摘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充分润动学生的权极性。发挥和堵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新的知识亦能达到竣燎身体的目的。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墓本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近两年来,我们根据大纲的精神,从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兴趣差异安排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各尽所长全面发展。在排球教学中,采取了实验法与对照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试了各项有关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与处理,从实验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效益。
1实验对象和方法
1.1实验对象
我们在学院98级、93级本科中进行实验,各为40人:
98级排球二班为实验班三班为对照班
99级排球二班为实验班三班为对照班
年龄均为I8-19岁,实验前我们对38级、”级的学生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发球、垫球、扣球、拦网等五项墓本技术进行了测定。见表I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所侧得的排球基本技术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学生的起点基本是相同的。
1.2实验方法
我们很据学生的兴趣差异,以及个性、社会环境、原有的体育基础和学校体育传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班里坚持按大纲要求统一制定教学计划为主,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了一定比例的选项提高教材,设计了实验班的教学程序方案。见表2
在表2中可以看到实验班的教学程序基本部分:一项是新授课排球教材,一项是排球复习教材,另外安排一项排球大纲范围内或突破大纲,结合学生学习排球实际情况自选练习。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荃础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达到锻炼身休、增强体质、提高排球技术的实效。对于完不成基本教材的学生我们在选项练习时加强个性辅导。
2实脸结果分析
2.1教学效益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同一位教师授课的前提下,前者安排新的排球教学程序,后者用原有教学程序。在教学进度墓本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两年实验。我们对学生在基本教材上进行了技评。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98级实验班技评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80,而对照班占全班总人数的47.5%e99级实验班技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77.5%,而对照班占全班总人数的42.5%,实验班比对照班高300a,这样就证实了我们原来的设想:新的教学程序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的。
2.2墓本技术成绩分析
新的教学程序课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排球荃本技术成绩。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所侧得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班各项指标的均值,都比对照班高,经过检验,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我们认为,实验班在这些项目中,之所以有显著性的差异,这是由于长期的、系统的按照新的排球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的结果。因为,新的排球程序课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上的要求。学生在上课时,精神偷快地从事各种练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而对照班按照常规的计划进行教学,学生对体育课则感觉达不到满足。
3讨论和建议
3.1大学体育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增强学生的体质。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特征,承认差异,有的放矢的安排教材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3.2教学程序要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服务。我们实验的新的教学怪序,使练习内容多样化,组织形式变化新,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进行主动的、积极的练习,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增进了健康。
3.3新排球课教学程序不是“放羊式”、“自由式”的,而是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指挥下进行。
3.4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材墓础上进行。不能各行其事。既要完成统一的教材,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新的排球教学程序必须在一定基础上进行。
大学生体育论文 篇二论文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就业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2979万人,是1998年的3.8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比1998年增长了14.4个百分点,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达9830万。然而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的紧迫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其实质就是缺乏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就是一种能满足职业要求的综合能力,应该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需要改革高等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体验式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论文,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体验中认识世界,提高能力,最终做到“知行合一”,由于其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美国人大卫?库伯(David 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库伯基于杜威的经验哲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勒温的体验学习模式,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学习圈,在这个模型中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这四个环节是循环往复的,在现实中表现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情境设置——主体体验——评价体验——迁移体验”的过程,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促进学生获得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或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进行交流和分享,再通过反思、总结,然后提升为理论或成果,并最终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亲历性。这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具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 ……此处隐藏6641个字……
1德育教育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成员的行为应该实行自我控制,实行自我调节,不能随心所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练”,要正确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身心特征来进行体育教学,开发和创编体育游戏,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游戏规则性很强,学生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完成游戏,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游戏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规范体育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都有好玩好动、自制力差、没有形成遵守纪律的观念等现象,开展一些有角色、有情节的体育游戏,这种游戏来自生活的“教材”,摸得着,看得见,体会得深,比起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例如,进行“群象搬木头”的游戏,开始请好动、能力强、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当大象,能力弱、胆子小的孩子当小象,并提出大象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帮助小象越过障碍物,搬走木头。为了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应轮换角色。由于孩子都想被同伴推选为大象,而且他们也明白只有遵守纪律并出色地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就会被同学们认可和推举为大象,他们会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控制自己的言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利用体育游戏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体育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规则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悟。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团队意识
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支柱,也是新课标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在游戏中学生的一些作风、态度和品行都会充分展现,这就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所以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更应该渗透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一般是以集体或小团体的统一活动来实现,如球类比赛、拔河、接力等项目,应该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游戏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与人合作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在游戏中给学生的讲解和组织直接关系到游戏对学生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讲解中侧重于小鸡的团结,就会形成小鸡斗老鹰脱离实际的场面,而是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强调小鸡的团结,不能离开集体,要及时渗透团结协作的教育,让小鸡在母鸡的保护下与老鹰进行xxx,尽可能地不让老鹰捉走。在游戏过程中,针对队尾的小鸡摔倒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和引导,让小鸡勇敢地站起来,迅速回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老鹰进行斗智斗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在一些游戏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相互责备、单打独斗、违反规则、作弊等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制止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和团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遵守规则、诚信做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以及锻炼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强大,体会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自信意识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孩子因体弱多病或被溺爱,变得孤独、胆小缺乏自信。对孩子的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用强制改正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竞争的特性,让学生与同伴竞争、与自己竞争来获得成功,通过身体的竞争、心理的竞争,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的设计中,要考虑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养成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南极探宝”游戏中,教师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请有胆有魄的孩子担任船长,担负起探险寻宝的重担,胆小软弱的孩子担任船员,协助船长完成任务。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情绪放松,角色分配又符合孩子实际水平,所以孩子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例如,在游戏“跳一跳”中,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学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诚信意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公民诚信意识缺失,面对利益出现了很多诚信失范现象,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进行和渗透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诚信”走进课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以体育游戏的规则为前提,积极挖掘体育游戏的诚信教育主题,通过明理教育渗透诚信、教学活动渗透诚信、游戏竞争渗透诚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诚信、体现诚信、张扬诚信。例如,《踩气球》游戏,要求学生一定要单脚把气球踩破,而不能用双脚,如果用双脚踩破就不算数。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的游戏,为了弘扬长征精神,要求学生应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最终把红旗插到目的地,学生就是凭着守信重承诺的决心,克服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样的游戏,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将体育游戏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所要形成的思想融为一体。
2结语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游戏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与教育融为一体,利用体育游戏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邢华国。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2(23).
[2]冯咏梅。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5).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学体育论文(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