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篇一前些日子,在网上无意中浏览到了《班主任兵法》这本书,便读了起来。我读过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
收获主要有两点。
收获一:我认识到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应该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眼睛看到教育之外。我们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就事论事,就教育谈论教育,结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子,眼睛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自觉地把其他学科其他门类的思想或经验借鉴过来,就能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收获二:我认识到教育不是一种大面积的播种,而是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的玉米或水稻播种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我觉得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有很多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要机械的死搬教条,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绽开自己美丽的花朵。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篇二前段时间拜读了同事推荐给我的一本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万玮撰写的《班主任兵法》。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下篇为实践篇。无论是理论篇还是实践篇,万老师均通过一个个平常在教学中经常发生的小案例来分析、佐证自己的观点。读完以后,感悟颇深。下面我就书中的一些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1、所有成功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与学生关系良好,相互信任。一个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教师,其工作必然是失败的。
2、教师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3、把工作做在事先,你就会很轻松。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学会“预”, 首先,要“预”学生。特别是要预个别比较特殊的学生;其次,要“预”班级。对整个班集体,要做长远规划;再次,要“预”突发事件。
4、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刚柔并济的。
5、“人和”的班主任是有威信的。威信并非凭空产生,是要靠自己树立起来的。许多班主任因为被崇拜,所以有威信。
6、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
7、做一个合格的交流家,要具备和学生、家长的较好交流能力。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篇三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万玮所著的《班主任兵法》,对其中的赏识教育颇有感触。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能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尤其需要充分认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能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未来的社会需要充满自信而又有能力的人。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自信心时,才能同时具有一种内在力量,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风靡全国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老师自信而富有感召力的演讲激起的了全国人民学习英语的激情。然而有谁知道李阳老师曾经是个自卑、懦弱的人?李阳老师曾经说过:“因为没有赏识,我的一生充满自卑。因为自卑,我的成功变得艰辛、痛苦而又漫长。因为自卑,我的潜力被深深埋藏,可能一生都挖掘不出来!如果以前就有赏识教育,我的成功应该更早、更大、更完美!”
赏识教育其实是一种心态的回归。古今中外,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两百多年前卡尔·威特的教育观直至近代铃木的教育观,先哲们都用不同的形式阐明了同一个规律——生命潜能的激发需要赏识,中国的教育尤其需要赏识。
赏识教育具有传统的“批评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之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得到肯定性评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赏识教育方面堪称为典范。陶行知先生在任育才学校校长期间,一次,他看到一个男生拿起砖头欲砸另一个学生,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听候处理,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位男生早已等在那里,陶行知掏出一块糖对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接着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对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这位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于是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这时那个男生哭了,并十分内疚的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用砖头砸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认了错,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结束了。”陶先生用赏识替代了批评,避免了学生的对批评的抵触心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要你改正错误”变为“我要改正错误”,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而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中国教育正处在改革的顶峰,让我们坚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给每一个孩子增添一份赏识,一份真爱,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长成为参天大树,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篇四《班主任兵法》是一本介绍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书。安玮老师对教育的耐心和耐心是非常优秀的。除了作者生动的叙述和理性的分析之外,由于字里行间的真诚与率真,小说的魅力也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万维先生通过真实的表达,表达了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详细的描述尤其令人难忘。
《围而不打》中,“女大王”李艳芳带头大闹寝室,破坏公物,拒不认错,情节恶劣,如何处置?万老师设计从外围突破,先帮助其他同学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女大王”眼睁睁挨到最后,不用再费唇舌便乖乖自动认错,最后“泪流满面”。
乃至读到《自保第一》、《攻心为上》、《战略战术》、《预篇》、《形篇》、《势篇》等文章时,篇中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亦有很多浅显易懂的道理,让人读后受益匪 ……此处隐藏6728个字……总体说来不失为一本值得班主任细读的好书!
诚如前言中介绍,作者之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所得,作者自己归功于他第一年班主任工作的彻底失败:带了一个乱班,更因为分班后变得更乱,直到让他无法驾驭、黔驴技穷、满盘皆输。可是作者并不把这件事当做自己的苦,自己的亏,而是作为一次锻炼,使其在之后的班主任工作上越来越顺手。其实在我看来,真要想像作者这般涅槃重生,靠的是自己的反思与经验总结,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程度。
这本书之所谓兵法,也全有赖于作者加入了大量的古代与现代的军事理论思想,让人在看文的同时感觉班主任工作在繁忙枯燥与轻松有趣之间其实差得并不远,关键在于班主任自己的主观思想、人格魅力以及工作能力。当然,书名曰为兵法,那么在铺陈开来的时候自然也得有点兵法的样子。这本书的小标题也取得相当有意思:倒转乾坤、敲山震虎、顺水推舟、刮骨疗毒、指鹿为马、遇强更强这样的题目很有让人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再翻到里面去,看作者娓娓道来的生动故事,条理清晰,充盈着教育的智慧与人生哲理,评价其为一本赏心悦目的教育类书籍一点都不为过。
书的上篇为理论,下篇为实践。上篇虽名为理论,但是也夹杂着不少的实践,语句幽默风趣,观点十分明确,读来并不枯燥,有很多地方读起来都不禁让我发出原来我也这样做错过了呢的感慨,不禁让我捂着胸口去反思曾经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下篇名为实践则更明显是讲述作者自己经历过的案例。虽然作者是一位中学的班主任,不过很多故事还是值得我这样的小学老师来思考的,毕竟教学之法贵在融会贯通嘛!
读到最后,不禁让我想起书中提到的一句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作者工作7年,班主任工作游刃有余;我工作8年了,仍旧在按部就班,想来都觉着汗颜!不是说自己没有经验,只是自己在工作上主观投入得还不够多吧,这样想来,似乎又有点自大的感觉。虽然接下来的一年我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是在其他教育教学方面,我或许真的需要好好规划一下,至少,可以有空就翻翻这本有意思的书,不但看书中的故事,还可以看看书中的道理。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篇十《班主任兵法》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万玮老师所写作,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读得太晚了,如果能在一开始走上教育岗位就读了它,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可能会有另外一种境界。
这本书主要是用《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思想,来细细地分析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一共分为引言、自保第一、攻心为上、战略战术、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谋攻篇、形篇、势篇、捭阖之术、手段与目的、掌握时机、虚实篇。它的指导思想为:学校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但我们常常一味地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要么对学生严加苛责,不留余地,要么民主宽容,给学生犯错误留下可乘之机,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疲劳和痛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看完本书,我心头一些关于教育的疑团也逐渐化解,使我触动较大的有以下几点,如有不当,请读者和领导多加指正。
一,师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可太远,太远则对学生没有压力,又不可太近,太近了万一失手没有退路。常听到老教师这样提醒我们年轻人,不要真的和学生做朋友。但年轻人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很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们后来都退却了,有的由于失败甚至退出了教育行业。在经历了很多挫折之后我不得不接受这个意见,但还是不得要领。知道对学生爱心多了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之后,我们甚至会觉得学生不好。常常带笑脸的老师反而没有偶尔才给一点微笑的老师带来的影响力大。其实,学生就是需要有压力的。有老师说,教师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改变学生的心理。我们的工作目标决定了我们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使命,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擅自做那些违背共同目标的事情。
二、自保与师生、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们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彼此之间尽管意见可能不一致,目标却是一致,而且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饿成功。比如说,任课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不应该干涉。比如说,教师不能为了报复而向学生家长讲同事的坏话。比如,不要在课堂上为了批评一个学生而寻求其他学生的帮助,要知道学生肯定是先帮学生的。教师和学生保持一点距离,是自己的战壕,而同事之间,更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三、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不知道学生的情况,就盲目地打起攻击战,那结果一是败下阵来,二是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万一成功,那也只是侥幸。
四,捭阖之术。“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当学生处于开启状态时,他的心扉是敞开的,对教师是信任的,是不加防备的。教师可以很准确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情感、动机、意愿等等,而一旦了解了真实情况,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而当学生处于闭藏状态时,他的心扉是紧锁的,对教师是不信任的,是加以防备的。教师无法了解引起学生行为和情绪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靠猜测或主观臆断来作出分析,就如同蒙上眼睛打猎一样,难以集中目标,教师的工作不能触及到学生的问题根源,也就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因此,在做学生工作时,最好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处于开启的状态。这对于班主任工作真是对症下药。很多时候,学生嘴巴里掏不出一个字来,这时班主任往往很火,事情很容易搞砸。如果能先表扬学生,或先谈论其他事情,话题扯开了,就好谈了,学生的情况也很快把握了。开启学生话语的方法除了用激励、褒扬去鼓动学生还可以采用用言语去试探对方、故意保持缄默或忽视对方、使对方与自己情投意合等不同方式。
当然,这本书也有一些让我困惑的地方。比如说,教育上真的是“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吗?作者举了一个事例:有一个小孩和他的妈妈晚上去商场里购物,小孩子喜欢上了商场里的木马,一玩就是两个小时,并且玩上了瘾不肯下来,眼看商场要关门了,很多人进行劝说,小孩子平时被娇宠惯了,就是不依。有人请来了商场里的心理专家,心理专家使用了很多招数,都没有效果。这时,旁边围观的一个工人说,我来试试。他跑到小孩子面前,把嘴巴凑到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奇怪的事发生了,小孩子马上撒手跳下木马,跑到他妈妈身边。大家都很奇怪,问他对小孩子说了什么,那工人说,我就说了一句话:你要再不下来,我就把你脖子拧断!不知作者是不是真的赞成这样的方法。目的达到了,但是手段却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因为它会带来负面作用。一位教育学家认为,如果小孩子不听话,就让他们去承受做错事的后果,比如不穿衣服导致感冒,当然成人应在旁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果小孩实在不听劝告,那我们是否也可以让他们来尝尝后果的滋味呢?而且我想这或许是必要的。
另外,还有一些观点有可能是言过其实,有待实践论证。比如,作者宣称只有热爱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成功,但他又表示不能与学生距离太近,这也没错,只是他举的例子里似乎真正优秀的老师应该对学生冷面无情,不知这样的老师是否热爱自己的职业?还有,常常冷面无情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灵世界是否没有坏作用?
万玮老师勤学多思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也是我们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的必经之路。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班主任兵法读后感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