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语】关爱留守儿童发言稿(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爱留守儿童发言稿 篇一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1今天下午,迎着和煦的春光,迈着轻盈的步伐,我跟随九华晨刊的小记者团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里山。我们要去看望俞河小学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是指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远在他乡打工,只剩下孩子和他们的祖父母留在家中。我想,衣食无忧的我们,整天如藤蔓生枝般依赖着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的心目中,爸爸妈妈是保护伞,是避风港,是温暖的依靠……我们即使羽翼丰满,也是离不开父母的。可是,这些留守儿童,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学海求知,都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该多么思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希望远在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能陪在身边呀……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为他们难过。
不一会儿,满载小记者的大巴车就到了俞河小学。俞河小学坐落在一幅山清水秀、水光接天的美丽画卷中。古朴的校门前,十个留守孩子一边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我们,一边拍着手,说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心头热热的,像一股暖流涌进心田。我们好奇地走进这个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空阔地,这就是他们的操场了。看着这样的操场,比起我们的操场,真的是太小了,只有我们操场的十分之一大,而且地面坑坑洼洼的,不像我们操场地面是塑胶的,踩在上面非常舒服。我又把目光转视着正前方,那是一幢教学楼。一位叔叔带我们参观了整个教学楼:所有的教室都是复式的,平均一个年级仅有十余人。我们一边感叹着这一切,一边走进了“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之家”的后面挂了一块大黑板,上面,娟秀的字迹和五彩斑斓的图画令我拍案叫绝,也让很多小记者啧啧赞叹。但是,这五彩缤纷的画面中,却刻着令人心酸的内容:“爸爸,妈妈,你们在外放心工作吧,知道你们离开我有许多无奈。请不要为我担心,请不要为我牵挂……”这一划一笔,让很多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和留守孩子一起玩了很多互动游戏。小小的教室快被一浪高一浪的笑声挤破了,这些精彩纷呈的游戏,仿佛在我们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我们在欢笑中互相认识,成为了好朋友。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的,转眼间我们就要和他们道别了。港华公司的义工准备了学习用品,让我们一人拎一袋,郑重地赠给这些留守儿童们。已是下午三点多,我们乘上了返途的大巴车,与留守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道了声“再见”。
虽然这次相处的时间十分的短暂,但是,我们也在这次活动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不能歧视留守儿童,要关爱他们,要给予他们温暖;我们要平等地看待他们,不要让他们心中存留着阴影。在此,我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从我做起!
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2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了,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紧迫,父母被迫进城打工。
然而,面对记者“想不想爸爸妈妈”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儿童的回答都是“不想”。其实,产生这种想法并不为怪,因为有的父母在外打工,连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不管不顾,甚至6年不回家一次!面对留守儿童的只有孤独。
2007年3月12日,我认识了一位叫刘莹莹的女孩,她告诉我,她也是留守儿童,不过还好,她的朋友不少。当我有点儿为她感到庆幸的时候,她却又补充了一句:“我的朋友和我一样,也都是留守儿童。”我听了,愣住了。
不!除了孤独,还有贫困围绕着他们。我在网上的视频资料上看到,一群志愿者随着记者来到了龙山小学,那里百分之七十八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吃的是白米饭,没有任何菜。食堂里卖的唯一的菜就是一元钱一份的烧豆腐,可是,这个东西也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的。当记者拿起他们保存已久不舍得吃的黑面包时才发现,那些面包已经变得僵硬了,不过孩子们还是留着那些黑面包。看到这儿,一位记者急忙掏出钱包,去给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买吃的。但是,那些孩子们没有吃,只是在记者们走后,才把东西藏进了书包里。
当我看到这些资料时,感到了一丝伤感,他们太可怜了!没有朋友,也没有好的生活条件,这是一般人想都想不到的苦日子!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共同帮助那些穷苦的留守儿童吧!其实,他们并不孤独,因为还有我们!(
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3我曾经在电视上播放的纪录片中看到过这样的身影:清早起床做饭的身影、在大山深处为家里背水的身影、在田里干农活的身影……这些身影的爸爸妈妈都外出挣钱,这些身影在家度日如年的盼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回来。我想,你们也像这些身影一样。
由于同学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挣钱,都外出打工。你们一年中见不到几次他们,肯定都非常想念他们,一想到他们就会非常伤心。有些同学,非常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知道爸爸妈妈外出挣钱都是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好的生活,所以自己在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好好学习,让父母在难得回来一次之际非常开心;可是,有些同学可不这样,他们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爱他们了,所以他们旷课、逃学……各种不良现象出现。甚至有的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可是你们就要这样自甘堕落,放弃自己吗?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你仔细想想,父母本可以在家里种地,可他们为什么要离开你们去别处打工呢?还不是希望你能有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长时间无法见到你,你心中很痛苦,可他们心中的痛苦比你多一百倍。这世界上哪有父母不想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呢?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生活。他们为了你,到处奔波,你这样,如何对得起他们的一片苦心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等到孝顺不成父母了才去孝顺。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做国家的栋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相信同学们都有。既然你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那么你就要为自己的梦想负责,你要去努力完成它,要么它永远是遥不可及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着我们的梦想而奋斗吧!
关爱留守儿童观后感4对于社会上存在较多的留守儿童,人们通常会想到他们生活贫困,物质生活贫乏,于是许多志愿者对他们实施物质上的援助。“精准扶贫”“送爱下乡”。然而,留守儿童缺乏的又岂仅仅是物质,他们需要的更多是观念的转变,精神的滋养。
有一则这样的报道:当慰问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把书本和玩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意外收到了一个孩子的纸条:不喜欢送来的书和文具,宁愿要钱,或者是一部可以打游戏的手机。这个孩子的想法虽然不能代表留守儿童的普遍观点,但也不得不引人深思。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外出打工,与年迈的亲属一起生活,物质和精神世界都极度匮乏。甚至可以说,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不辜负父母在外辛劳打工,努力上学,最终真正走出自己留守之地,与父母团聚。然而,为什么他们不愿接受书本,却选择手机?我认为,留守儿童真正需要慰问和关注的,应该是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当代社会,一穷穷好几代,一富也能富好几代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学习和事业上取 ……此处隐藏8185个字……外教育、心理健康、品格修养、生活托管、亲情呵护等问题。
2.“留守儿童”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将社会与家庭相结合协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问题,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制度化的系统解决办法。政府有必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组织协调机构,整合政府部门、社工团体、高校社会科学专业、自愿组织和民间力量等各种资源。农村“留守儿童” 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中,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对孩子的期望、家庭教育方式等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功能,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留守儿童” 心理现象、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功能丧失、父母对孩子监护缺位。故此,有必要从法律上确定家庭职责,明确父母监护责任,在婚姻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加有关父母对子女监护的条文,同时,强化父母对孩子监护的法律意识,并建立和完善可操作性的父母对子女监护制度,社区对家庭的管理制度。
3.“留守儿童” 生活保障社会化。实现家庭经济功能社会化,“留守儿童”生活保障社会化。建立“留守儿童”基金,用于特殊需要照顾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护理、疾病治疗、学习辅导、必要的集体娱乐活动等。给儿童成长提供一个有保障的社会环境。
(二)建设“软件”环境,确保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工作系统性、可持续性
首先,熟悉并把握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是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前提;其次,关注儿童学习最佳期,切莫错失教育良机;再次,关注“留守儿童”遗传因素对后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71-79.
[2] 叶敬忠。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
关爱留守儿童发言稿 篇五【关键词】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1. 建立档案、做好家访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认真调查清楚留守儿童的数目、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联系方式。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家长”。
2. 加强对他们心理的辅导
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班主任也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做工作。
3. 用爱心温暖他们失落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4. 用心对待,因材施教
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班主任在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 利用活动,多鼓励、多表扬他们
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班主任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学刊,刘霞、赵景欣等《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2007,6:7-20
[2] 中国农村教育,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2007(10):32
[3] 社会工作学术版,何宇、郭俊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J]. 2006,(12)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爱留守儿童发言稿(多篇)范文。